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当前正值“三秋”生产的关键时期,董村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旗插在田间地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服务,全力以赴打好“三秋”生产主动仗,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秋种有序进行,为全镇农业稳产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组织引领,筑牢“三秋”生产“桥头堡”
董村镇党委将“三秋”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三秋”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召开专题会议。多次召开“三秋”生产工作调度会,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农资供应、农机调度、技术指导等关键问题。建立包保机制。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安排87名机关干部下沉到村,分包具体地块,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党员冲锋在前,当好“三秋”生产“排头兵”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各行政村(社区)迅速响应,成立27个禁烧指挥部,同步建立2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化身“三员”活跃在“三秋”生产第一线。化身政策宣传员。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面对面宣传秸秆禁烧、粮食收购、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详细解读政策内容,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同时,全镇悬挂宣传横幅200余条,出动流动宣传车5辆,循环播放相关政策音频,有效提高了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增强了群众遵守禁烧规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化身禁烧指挥员。他活跃在禁烧工作的最前沿,担任起临时“指挥员”和“巡逻兵”。加强田间地头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并劝阻焚烧行为;宣传焚烧危害,参与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现火点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处置,全力筑牢秋季禁烧“防火墙”。化身困难帮扶员。重点关注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户等困难群体,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抢收抢种,解决“三秋”生产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田。
三、加强统筹协调服务,打通“三秋”生产“最后一公里”
董村镇党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三秋”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保障农机供需。提前对全镇农机具进行检修保养,并积极联系外地跨区作业农机,确保农机数量充足、状态良好。设立农机服务站点,为机手提供信息咨询、油料供应、维修保障等服务。狠抓安全生产。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和巡查力度,利用“人防+技防”手段,通过“宣传横幅、宣传车+蓝天卫士、无人机”多重保障,有效监管全域,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同时,加强道路交通、农机操作等安全教育,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强化后勤服务保障。董村镇党委心系一线农机手与农户,主动延伸服务链条。设立临时服务站,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饮水、休憩、简餐和临时住宿指引等便利服务,将党组织的关怀送到田间地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党旗飘扬,誓言无声。在董村镇的广袤田野上,鲜红的党旗与金黄的丰收景象交相辉映。全镇党员干部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奋战在“三秋”生产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着坚实的“董村力量”。